Thursday, July 03, 2008

Wed:Columbia Icefield

午夜时分冲了个澡,现在正等着头发风干。一想到上周三满载的活动就对纯粹回叙产生恐惧,反正也在等水蒸发,还是写些什么吧。

行程:Mt.Robson - Jasper National Park - Athabasca Fall - Columbia Icefield - Banff - Calgary

这一天基本在山脉中穿行。'The Rockies'盖指加拿大西岸因板块积压而产生的山脉群,再往南延伸就去了美国的黄石公园。导游在昏昏欲睡的车厢内一路给我们上地理课,什么加拿大一共有多少个省(说出来给100美元的奖励),一共有四座山脉又分别是哪四座,公园又分哪些级别。我确实记得有四座山脉,因为他伸出一个肥手掌把大拇指折了下去,说“喂喂,不要睡觉,看我这里。”Rockies大概就是他的无名指,其他三座我已印象模糊了 - 初中的地理课怕就是这么废掉的,我记性相当差。可是相当羡慕熟知山谷河流的人啊,如同把握着地球的血脉那般自信优越。诶,后来呢,有个CBC女孩熟练的背出加拿大的省份,导游笑嘻嘻的抽出一张巨大的百元美钞 - 复印件,我们起哄说“啊呀,早就猜到了!什么美元嘛!骗子!”云云,嘘声不断。不过我还蛮中意他的恶趣味的,当然不止这一次。

天还没亮我们就上了路,开车不到5分钟来到Mt. Robson观望点,可因为时辰过早山峰还沉睡在厚重的云雾里,我们啥都没看见。导游叹口气说“Nada, nada”(西班牙语的“么有”)。早知如此何不昨晚来看呢?明明离旅馆那么近。硬要把那团不知何物的朦胧想象成海拔3954米的洛基山最高峰还真需要点抽象派的基因。尽管如此,桂子还是拍了张Nada,nada的云雾以示留念,原本是这个模样:



我们在清晨的寒露中盯着云雾,自由想象了一番Robson的雄伟,悻悻的上了车继续赶路。开过Jasper National Park的里程碑就进入世界遗产级的野生公园了,这里有麋鹿、大脚鹿、黑熊、棕熊等。看到黑熊(black bear)要尽量装傻,漫不经心的走开,绝对不要直接眼神接触。放松、望天、转身、慢走、逃亡 - 理论上是这么个逃生路线。反之遇到棕熊(grizzly bear)想也不要想就拼上老命的逃吧,因为它来者不拒什么都吃。沿途看到俩麋鹿过河拍了下来,亲眼捕捉到平常电视里才能看到的镜头真稀奇。好几次听到“熊!熊!”的惊呼声,先是从邻座一排传来赶紧别过头张望,Nada;失望中又听到自己这边的人喊“熊!熊!”又是一阵激动别过头看,Na~~da,NADA!车太快眼太慢,始终没看到熊是这次旅途的唯一遗憾吧 =D

妈妈带着女儿过河


下一站是Athabasca瀑布,四天里一共看了3个瀑布,这是第二个。我们投票选出最棒的瀑布,人气最旺的当属Athabasca,也许是观看台离瀑布最近更能体会水流的凶猛吧。实在说不上有啥特色。



终于迎来了整个旅途的最高潮 - 哥伦比亚冰原!这是坐落于Banff西北角的大冰原,白色大盆嵌于山谷间终年不化,冰层厚达300多米,面积足以容下20个Stanley Park(哇哈哈)。别看这冰封的庞然大物竟在偷偷摸摸的爬行,每天向前迈进几厘米。如果我静止不动的躺在半山腰,一个世纪后也该随泥沙填入下游的水塘了。地球表层以人类无法察觉的步调变化着,我们跟新换代,数万年后这些山脉重组,水流改道,一想到这些隐隐等待着的巨大变化就觉得不可思议。不过比起微不足道的向前爬行速度,听说向后退步的速度是向前的百倍,这样子下去这冰川什么时候就完全消失了?我们乘坐坦克车似的特制爬山车来到Athabasca冰川表面,从远处看这里慢步爬行的人和车都成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。大家在冰上胡闹了一阵,拍照、装冰水(据说非常非常的纯净,那又如何,你敢喝么?)、看俩韩国女勇猛的肥腿(如下)、呼吸冰冷的空气、环顾周围的高峰。冰窟窿都是圆柱形的,为什么?冰水下是碧蓝碧蓝的蓝色,和折射有关。

肥腿


窟窿


背景像假的一样 -.-


看完冰川后来到Banff小镇,完全是打发我们购物的。在镇上晃了一会儿再开向Alberta省最大的城市Calgary。Alberta富的流油(字面上),连省税都免了,只需5% GST。晚饭有个小插曲:我们只有30分钟时间吃饭,还不幸点了需要亲手一块块扔下去煮的小火锅。等水开的那个心焦、下料时的急躁、打包时的无奈......屁股都还没坐热就拎着食物出了门,服务生以不可思议的眼神盯着我俩神经病。原本因为时间瘪三我们很少说话总有点微妙的不爽,半小时内煮菜涮锅狼吞虎咽打包买单出门集合,上气不接下气时还是忍不住狂笑了出来。一笑释然,这真是干什么呀?

这样的经历回忆起来也很有趣,完毕。

***

更多照片:这里

4 comments:

Tony said...

你们参加的是广东话的团??

Z said...

我们参加了个民主团......讲广东话的旅客举手超过半数就变成这样了,实际是60%广东话 + 30%国语 + 10%英文,因为团里还有个印度人 XD

Tony said...

一个人=10% --- 你们团里只有10个人?爽的。。。

Z said...

其实有50来个人,只是导游格外照顾那个印度人,而且大家也都听得懂英文。